您现在的位置: 情感两性 > 城市心漫游 > 私生活
80后:请别走入道德虚无与价值失范的迷途
[06-8-10 12:41] 作者: 张亚山 收藏至博采 出处: 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:luofeng

编辑导语:

    最近一段时间内,围绕所谓“80后现象”,网络论坛和传统媒体都多有争论,尤其是同为“80后作家”的张悦然、韩寒,几乎在同一时间分别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“倒郭(敬明)”文字,更让许多人认为“80后”将进入一个“群体反思”的阶段。但如张亚山先生这样对“80后”进行全面而激烈的批评,还是并不多见。尤其是文中为“80后”所归纳出的若干“病灶”,如“以偶像替代英雄、以价钱替代价值、以狂欢替代奋斗、以成败掩盖是非”,则恰是“80前”的若干代人,对“80后”所形成的笼统印象;而《梦想中国》、《超级女声》、《我型我秀》等“选秀”节目所提出的诸如“想唱就唱”、“有什么不可以?”等励志口号,若放在张文的语境中,则又似乎成为“虚无”与“失范”的表征。

  我们以为,无论如何评价,“80后”都已经必然地开始逐步进入社会主流、成为社会中坚,舆论地关注“80后”的每一个动向,既是对他们的关心,也是某种社会焦虑在舆论、媒体中的投射。关注“80后”、议论“80后”,其实就是关注和议论中国的未来。

  “80后”究竟是“以价钱替代价值、以成败掩盖是非”的“迷失的一代”,还是独立、自主、充满希望的一代?置身于社会,他们究竟应该“想唱就唱”,还是应该有所顾忌和节制?面对“有什么不可以?”的设问,正确的答案究竟是“没什么不可以”,还是确实有什么“不可以”?

张亚山言:

  ■他们既缺乏上个世纪50年代人与祖国共命运的伟大情怀,也缺乏60年代人追求精神解放的觉悟,同样缺乏70年代人善于自省的精神。

  ■他们是精神缺钙的一代,是灵魂没有归宿的一代,也是缺乏自我内省和对世界担当的一代。

  近来,关于80后的话题十分热闹,笔者在冷眼旁观多日之后,有一种不寒而栗的心情,胸中的块垒不吐不快。

  刚开始看到80后作家联名声讨郭敬明的消息,多少还有些欣慰,原本以为这代人开始集体觉醒了,但随后媒体的追踪报道让我陷入更深的幻灭。原来,这些年岁不大的所谓新生代作家并非真的从内心鄙弃郭敬明的行为,而是借助郭敬明的丑闻炒作他们自己。郭敬明“可以赔钱但绝不道歉”的所谓“原则”已经够丑陋了,但10名80后作家踩着丑闻的石头垫高自己、以清理门户的做派以图自我撇清的行径,更是令人愤慨。作家本来应该是最具有自我反省精神、最追求灵魂超越的一群人,为什么80后作家不约而同地表现出行为缺德、价值失范的一面呢?这难道是孤立的、偶然的现象吗?这难道不足以引起整个社会的警惕吗?80后这个社会群体是不是正走向了一条价值迷途呢。

  笔者深知,以少数人的行为去断言一代人的价值品质是危险的,但是,关于80后价值失范的例子实在太多了。韩寒与白烨在博客大战的时候,尽管能够看到新生代对他们“父辈”的精神清算,但是韩寒藐视一切秩序、动辄满口粗话的做法,也暴露他自己虚弱的背叛姿态;而围绕在他身边的“粉丝”们,更是把这种背叛姿态发挥到了极致,他们对白烨所实施的围攻、刨坟让人依稀看到红卫兵的痕迹。郭敬明抄袭他人的错误自不必说,而他在两次法院判决之后仍然死不认账的行为,他把耍赖死扛当作“原则”的价值倾向,让人看到了80后只认成败不辨是非的精神病态。同样的例子还有花儿乐队,这支当红的偶像派组合在被揭出抄袭老底的时候,竟然把揭露者一概视为精神病,这反而显露出他们自己丧失道德基础的另一种病。就连最炙手可热的80后偶像李宇春也未能“免俗”,一个原本并不热爱足球的“超级女生”,同时给多家报刊撰写球评,最后被人发现了“借鉴”的蛛丝马迹。更让人担忧的是,很少有人敢于揭开“超女球评”的真相,因为“玉米”的势力实在太大了,他们足以让任何批评李宇春的人灰头土脸。

    80后的缺德与失范并不仅仅表现在文化娱乐领域。在国家乒乓球队里,先是曝出了邱贻可纵酒晚归的问题,接下来在亚洲杯球赛上,陈玘又在比赛现场摔球拍、踢凳子、爆粗口,对此,主教练刘国梁坦言“80后球员不好管”,舆论则把类似缺乏责任感和纪律精神的现象归纳为“80后症候”,这是不无道理的。去年,中国人力资源网对中国企业员工敬业指数进行调查,结果发现80后得分最低,他们对自身工作没有兴趣、生活态度消极、对企业前景认知较差,稍遇挫折就只想跳槽,而缺乏与企业荣辱与共的职业精神。在报刊上,我们还多次看到关于80后的负面消息,光是搜索“向父亲要钱”的新闻,就足以让人瞠目结舌!80后一代在“向父亲要钱”未果的情况下,儿子或女儿竟然用擀面杖暴打父亲、伙同他人殴打拘禁父亲、点火烧父亲、用水果刀刺父亲的眼睛、往自家暖瓶倒农药……这些惊悚的场面发生在同一代人身上,难道还不足以让整个社会醒悟吗?

  以笔者的观察,80后在道德价值方面的共同病灶是以偶像替代英雄、以价钱替代价值、以狂欢替代奋斗、以成败掩盖是非,他们共同的口号是“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”,是“有什么不可以”,是“想唱就唱、想抄就抄”。他们既缺乏上个世纪50年代人与祖国共命运的伟大情怀,也缺乏60年代人追求精神解放的觉悟,同样缺乏70年代人善于自省的精神。80后是精神缺钙的一代,是灵魂没有归宿的一代,也是缺乏自我内省和对世界担当的一代。

  当然,必须承认,80后的问题并不仅仅要由他们自己负责。独生子女的特殊生长环境,缺乏挫折感的成长经历,人文教育的系统性缺失,道德滑坡的社会大环境,以及代际进化论不遗余力的追捧与“发掘”,都是造成80后价值失范的渊薮。我们不但要对80后自身的精神现象进行批评,更要对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全面反思,以期重建一代人的精神世界。

  笔者深知人微言轻,所述也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,只希望以此篇小文唤起整个社会的关注:以道德虚无和价值失范为主要特征的“80后症候”的确存在,对此,主流媒体再也不能刻意掩饰和无原则地涂抹了。让我们一起来叫醒他们吧!

80后    走入    道德    虚无    价值    失范   
正在加载评论,请稍候…
ad_art_left
ad_art_right
·“创意英伦•城市
·质变的年代——佩奇基金会
·帮帮忙,别拿上海人来吓
·7.22 MOCA上海当代艺术
·百老汇音乐剧《狮子王》
·网上砸金蛋 赢数码大奖
·活在浮躁城市 你想说
·范玮琪《我们的纪念日》